登录    注册      
    
  

News Messag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一、RL:a simple introduction

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相较于机器学习经典的有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问题,强化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在交互中学习(Learning from Interaction)。Agent在与环境的交互中根据获得的奖励或惩罚不断的学习知识,更加适应环境。RL学习的范式非常类似于我们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正因此,RL被视为实现通用AI重要途径。

1.1 强化学习问题的基本设定:


Action space : A 
State space : S
Reward: R : S × A × S → R
Transition : P :S × A → S 

就是RL中经典的四元组了。A代表的是Agent的所有动作;State是Agent所能感知的世界的状态;Reward是一个实数值,代表奖励或惩罚;P则是Agent所交互世界,也被称为model。基于此以下给出强化学习系统的几个重要概念:

  • Policy: Policy是指Agent则是在状态s时,所要做出action的选择,定义为\pi ,是RL中最核心的问题了。policy可以视为在Agent感知到环境后s后到动作a的一个mapping。如果策略是随机的,policy是根据每个动作概率\pi(a|s)选择动作;如果策略是确定性的,policy则是直接根据状态s选择出动作a=\pi (s)

    

    

  • Reward Signal:reward signal定义了Agent学习的目标。Agent每一次和环境交互,环境返回reward,告诉Agent刚刚的action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可以理解为对agent的奖励和惩罚,agent与环境交互的序列流见下图。需要注意的是,Reward\ne Goal!即agent的目标并非当前reward最大,而是平均累计回报最大
  • Value function:Reward Signal定义的是评判一次交互中的立即的(immediate sense)回报好坏。而Value function则定义的是从长期看action平均回报的好坏。比如象棋中,吃掉对方一个“车”的即时收益很大,但如果因为吃“车”,老“将”被对方吃掉,显然长期看吃“车”这个action是不好的。即一个状态s的value是其长期期望Reward的高低。定义V_{\pi }(s)是策略\pi 状态s长期期望收益,Q_{\pi }(s,a)是策略\pi 在状态s下,采取动作a的长期期望收益。
    •   定义G_{t}为长期回报期望(Return):
    • 状态s的value为:

      • 状态s下采取动作a的Q值为:
      • 其中0< \gamma <1是长期收益的折扣因子,类似于金融中的折现率
  • Model of the environment:model是对真实世界(environment)的模拟,model建模的是agent采样action后环境的反应。RL中,使用model和planning的方法被称为model-based,反之不使用model而是通过try-and-error学习policy的方法被称为model-free。本文范畴即是model-free。

1.2 强化学习:一个MDP(Markov Decision Process)过程:

RL的重要基础是MDP了,其中Markov体现在:

即在状态s_{t}时,采取动作a_{t}后的状态s_{t+1}和收益r_{t+1}只与当前状态和动作有关,与历史状态无关。(如果与“历史状态”相关,那么把这个状态封装到s_{t}即可了)。而Decision则体现在在每一个状态s处,都是要进行决策采取什么行动,即policy了。

 

 

 

1.3 Bellman等式

Bellman等式是RL最核心的公式了,虽然重要,但推导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好理解,推导过程就省略了。

Bellman equation

V_{\pi }(s)=\sum_{}^{}{\pi (a|s) E[R_{t+1}+\gamma V(s_{t+1})|S_{t}=s]}

Bellman optimality equation

V_{*}(s)=E[R_{t+1}+\gamma max_{\pi  } V(s_{t+1})|S_{t}=s]
Q_{*}(s,a)=E[R_{t+1}+\gamma max_{a^{'} } Q(s_{t+1}, a^{'} )|S_{t}=s,A_{t}=a]

 

1.4 MC、TD

有关RL的基础,再简单介绍下 MC、TD方法,其他内容篇幅原因不再展开了。

Monte-Carlo method适用于“情节式任务”(情节任务序列有终点,与“情节式任务”相对应的是“连续型任务”)。Q(s,a)就是整个序列的期望回报。MC增量更新中的Monte-Carlo error:

TD(Time Difference) method,是Monte-Carlo和Dynamic Programming 方法的一个结合。相比MC方法,TD除了能够适用于连续任务外,和MC的差异从下图可以清楚看到。MC需要回退整个序列更新Q值,而TD只需要回退1步或n步更新Q值。因为MC需要等待序列结束才能训练,而TD没有这个限制,因此TD收敛速度明显比MC快,目前的主要算法都是基于TD。下图是TD和MC的回退图,很显然MC回退的更深。

 

直观理解MC error和TD error的差异,假设RL的任务要预估的是上班的"到公司时长",状态是目前的位置,比如“刚出门”“到地铁了”“到国贸站了”...。MC方法需要等到真正开到公司才能校验“刚出门”状态时预估的正确性,得到MC error;而TD则可以利用“刚出门”和“到地铁了”两个状态预测的差异的1-step TD error来迭代。

1-step TD error:

n-steps TD error:

R^{(n)}=r_{t+1}+\gamma r_{t+2}+...+\gamma ^{n-2}r_{t+n-1}+\gamma ^{n-1}Q(s_{t+n}, a_{t+n})

TD(\lambda ) error:

R^{(\lambda )}=(1-\lambda )\sum_{n}^{i=1}{\lambda ^{i}R^{(i)}}

事实上,MC error可以视为一个情节任务的max-step TD error。另外,一般来说,在TD error中,n越大,用到的真实回报信息更多,收敛也会越快。

 

二、DRL:from Q-learning to DQN

Q-learning一种TD方法,也是一种Value-based的方法。所谓Value-based方法,就是先评估每个action的Q值(Value),再根据Q值求最优策略\pi (a|s)的方法。强化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求解policy,因此Value-based的方法是一种“曲线救国”。Q-learning算法的核心就是我们1.3中介绍的Bellman optimality equation,即:

Q_{*}(s,a)=E[R_{t+1}+\gamma max_{a^{'} } Q(s_{t+1}, a^{'} )|S_{t}=s,A_{t}=a]

Q-learning是RL的很经典的算法,但有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它是一种表格方法,也就是说它非常的直来之前,就是根据过去出现过的状态,统计和迭代Q值。一方面Q-learning适用的状态和动作空间非常小;另一方面但如果一个状态从未出现过,Q-learning是无法处理的。也就是说Q-learning压根没有预测能力,也就是没有泛化能力

 

为了能使得Q的学习能够带有预测能力,熟悉机器学习的同学很容易想到这就是一个回归问题啊!用函数拟合Q

\theta 代表的是模型参数,

模型有很多种选择,线性的或非线性的。传统的非深度学习的函数拟合更多是人工特征+线性模型拟合。这几年伴随着深度学习最近几年在监督学习领域的巨大成功,用深度神经网络端到端的拟合Q值,也就是DQN,似乎是个必然了。

deepmind 在2013年的 Playing Atari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提出的DQN算是DRL的一个重要起点了,也是理解DRL不可错过的经典模型了。网络结构设计方面,DQN之前有些网络是左图的方式,输入为S,A,输出Q值;DQN采用的右图的结构,即输入S,输出是离线的各个动作上的Q值。之所以这样,左图方案相对右图最大的缺点是对于每个state,需要计算|A|次前向计算,而右图则只需要一次前向计算即可,因此左图的前向计算成本与action的数量成正比

论文中,解决的问题是Atari游戏问题,输入数据(状态S)就是游戏原始画面的像素点,动作空间是摇杆方向等。这也是DNN带来的最大好处,有过特征工程经验的同学自然理解,不做特征工程想想都觉得轻松,更不要提效果还能提升了

DQN具体的网络结构见下:实际输入是游戏的连续4帧画面,不只使用1帧画面为了感知环境的动态性,接两层CNN,两层FNN,输出各个动作的Q值。 

因为DQN本身是个回归问题,模型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1-step TD error的平方loss,梯度的计算也很直接了,见下图。

 

DQN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一方面是采用了DNN网络进行Q值的函数拟合,end-to-end的模型训练。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以下两个点:

  • Experience Replay:DeepLearning取得重大进展的监督学习中,样本间都是独立同分布的。而RL中的样本是有关联的,非静态的(highly correlated and non-stationary),训练的结果很容易难以收敛。Experience Replay机制解决这个问题思路其实很简单,构建一个存储把样本都存储下来,通过随机采样去除相关性。(当然没有天下免费的午餐,这种方法也有弊端,比如off-policy受到了限制,也不是真正的online-learning,具体在A3C部分会展开分析)
  • separate Target Network:原始的Q-learning中,在1-step TD return,样本标签y使用的是和训练的Q-network相同的网络。这样通常情况下,能够使得Q大的样本,y也会大,这样模型震荡和发散可能性变大。而构建一个独立的慢于当前Q-Network的target Q-Network来计算y,使得训练震荡发散可能性降低,更加稳定。
  • 另外,TD-error也被clip到[-1,1]区间,增加模型的稳定性。部分思路和我们后续分享的的TRPO算法的置信区间相关。

详细的DQN算法:

附DQN15年发表在nature的文章 Human-level control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后续关于DQN有三个主要改进点:

  • Double Q-Network:思路并不新鲜,仿照Double Q-learning,一个Q网络用于选择动作,另一个Q网络用于评估动作,交替工作,解决upward-bias问题,效果不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么,就像工作中如果有double-check,犯错的概率就能平方级别下降。Silver15年论文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Double Q-learning
  • Prioritized replay:基于优先级的replay机制,replay加速训练过程,变相增加样本,并且能独立于当前训练过程中状态的影响。这个replay权重还是和DQN error(下图)有关,Silver16年论文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

  • Dueling network:在网络内部把Q(s,a) 分解成 V(s) + A(s, a),V(s)与动作无关,A(s, a)与动作相关,是a相对s平均回报的相对好坏,是优势,解决reward-bias问题。RL中真正关心的还是策略的好坏,更关系的是优势,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任何策略都不影响回报,显然需要剔除。ICML 2016 Best Paper:DUELING NETWORK ARCHITECTURES FOR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ueling Network网络架构如下,Dueling Network把网络分成一个输出标量V(s)另一个输出动作上Advantage值两部分,最后合成Q值。非常巧妙的设计,当然还是end-to-end的,效果也是state-of-art。Advantage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A3C中有一个A就是Advantage,计划后面把Advantage单独拉出来研究下单独分享。

三、Policy-Based method:概率输出&连续动作空间

DQN虽然在Atari游戏问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适用范围还是在低维、离散动作空间。DQN是求每个action的max_{a} Q(s,a),在连续空间就不适用了,原因如下:

  1. 如果采用把连续动作空间离散化,动作空间则会过大,极难收敛。比如连续动作空间=10,每个动作划分成3个离散动作,动作空间将扩大到3^{10}= 59049 。而且每个动作空间划分成3个离散动作无法做到fine-tuning,划分本身也带来了信息损失。
  2. 即便是有些DQN的变种如VAE能够给出连续动作的方案,DQN的第二个问题是只能给出一个确定性的action,无法给出概率值。而有些场景,比如围棋的开局,只有一种走法显然太死板了,更多例子不再介绍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DQN是Value-based方法,上一节讲到了Value-based的方法还是在间接求策略。一个自然的逻辑是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求解Policy?这就是Policy Gradient方法了。

3.1 策略梯度

策略梯度方法中,参数化策略\pi \pi _{\theta },然后计算得到动作上策略梯度,沿着梯度方法,一点点的调整动作,逐渐得到最优策略。

定义J(\theta )为整体的performance metrics。下图截取的PPT页很好的表达了PG的原理。

3.2 随机和确定性策略梯度 

Sutton早在1999年就发表论文Policy Gradient Methods for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Function Approximation证明了随机策略梯度的计算公式:

证明过程就不贴了,有兴趣读一下能加深下理解。也可以读读 REINFORCE算法(with or without Baseline)Simple statistical gradient-following algorithms for connectionist reinforcement learning,92年的文章了,略微老了些。

David Silver在14年的论文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Algorithms(DPG)证明了DPG的策略梯度公式,结论同样非常简洁:

 

 

太理论性的东西不多贴了,有两个点值得注意:

  • DPG和随机策略梯度SPG差异在于随机策略梯度中有一个log项,本质上源于随机策略需要重新加一层策略u的期望,导致策略网络u的梯度相对DPG需要除以策略u,数学转化成log(u)的倒数了。这个形式和交叉熵很接近,其实完全可以从概率角度去理解,有物理意义。
  • DPG中本质上式在max(Q),和DQN最终竟还是殊途同归,直观的去理解的话,Policy是按照Q值最大的方向调整policy的参数

3.3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google的这篇DDPG论文CONTINUOUS CONTROL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结合了上文中DQN和DPG,把DRL推向了连续动作空间控制

  • actor-critic:在介绍DDPG前,简单的介绍下 actor-critic算法。actor-critic算法是一种TD method。结合了value-based和policy-based方法。policy网络是actor(行动者),输出动作(action-selection)。value网络是critic(评价者),用来评价actor网络所选动作的好坏(action value estimated),并生成TD_error信号同时指导actor网络critic网络的更新。下图为actor-critic算法的一个架构图,DDPG就是这一类算法。

 

DDPG中,actor网络的输入时state,输出action,以DNN进行函数拟合,对于连续动作NN输出层可以用tanh或sigmod,离散动作以softmax作为输出层则达到概率输出的效果。critic网络输入为state和action,输出为Q值。本文介绍的是off-policy的 Deterministic Actor-Critic,on-policy的结构详见论文。

  • DPG:DPG中提供了确定性策略梯度的计算公式和证明。
  • DQN:DDPG中借鉴了DQN的experience replay和target network。target network的具体实现与DQN略有不同,DDPG论文中的actor和critic的两个target network以小步长滞后更新,而非隔C步更新。都是为了解决模型训练稳定性问题,大同小异吧。
  • Noise sample:连续动作空间的RL学习的一个困难时action的探索。DDPG中通过在action基础上增加Noise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DDPG的算法训练过程:

四、some state-of-art papers

写到这整个文章有点太长了,这部分会拆分到后续单独开辟文章介绍。简单介绍下大名鼎鼎的A3C算法。

4.1 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 (A3C)

因为后续还有计划A3C和Advantage结合在一起分享下。这里只是大体理一下A3C的主要思路。

  • asynchronous:异步,对应的异步分布式RL框架。相对应的是15年google的Gorila平台Massively Parallel Methods for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Gorilla采用的不同机器,同一个PS。而A3C中,则是同一台机器,多核CPU,降低了参数和梯度的传输成本,论文里验证迭代速度明显更快。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是采用同机多线程的actor-learner对,每个线程对应不同的探索策略,总体上看样本间是低相关的,因此不再需要DQN中引入experience replay机制来进行训练。这样能够采用on-policy的方法进行训练。此外,训练中采用的是CPU而非GPU,原因是RL在训练过程中batch一般很小,GPU在等待新数据时空闲很多。附异步方法抽象的架构图见下:

  • Advantage Actor-Critic:和DDPG架构类似,actor网络的梯度:

与DDPG不同的是A3C利用的是max(Advantage)而非max(Q),其中A(s_{t},a_{t};\theta ,\theta _{v})是利用n-steps TD error进行更新的,即:

具体过程见下图:

n-step Q-learning A3C算法训练过程:


4.2 Trust Region Policy Optimization(TRPO)and action embedding and ...

16年Berkeley大学的论文 Trust Region Policy Optimization,核心在于学习的可信度,提高模型稳定性。

超大规模离散动作空间的action embedding的paper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Large Discrete Action Spaces。核心贡献是引入action embedding,具体做法是将离散动作embedding到连续的小空间中,设计很巧妙,读这篇论文前也有类似思路,可以用到搜索推荐这些领域。

其他前沿文章和专题,比如16年NIPS BestPaper Value Iteration Networks安利下新朋友iker的分享:强化学习系列三- Value iteration Network)以及又是Silver大神16年的Fictitious Self-Play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Self-Play in Imperfect-Information Games等,留待后面文章再仔细分解了。





Share Http URL:  http://www.wittx.cn/get_news_message.do?new_id=171



请输入评论





























Best Last Month

Energy Conversion

Energy Conversion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wittx


阿尔法策略和beta策略的区别

阿尔法策略和beta策略的区别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wittx


Xwin-LM超越gpt-4

Xwin-LM超越gpt-4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wittx


德尔福推下一代GDCI发动机效率高达百分之42



国务院发布对重点产业的扶持政策

国务院发布对重点产业的扶持政策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wittx


数字信号解析

数字信号解析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wittx


DeepLearning之优化方法

DeepLearning之优化方法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wittx


电路图详解

电路图详解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wittx


Using AI to Make Better AI

Using AI to Make Better AI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by wittx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5G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白皮书